时间:2023-06-16 11:44:25 | 浏览:80
作者:山水不系舟
让寒山寺大出其名的,不是因为庙里出了大德高僧,而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的诗。《全唐诗》里,张继只存世四十余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作品。除了这首《枫桥夜泊》外,其他的诗真是平庸得不能再平庸了。而正是这首诗,被选进了《唐诗三百首》,才让张继的名字留在了中国文学史上。
从大运河桥上看寒山寺,只能看到一片古屋中两个高塔的身影。宽阔的大运河默默地流淌,河面上的船只,不管是采沙船也好,客船也罢,都好像刚刚从唐朝那个时候开过来,是它身旁的古寺衬托的缘故吧。
下了运河大桥,是一堵影壁,上面六个大字:钟声塔影诗韵。这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寒山寺的性格特点。关于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底有没有,人们争论了千年之久,到现在也没有统一的认识。其实,也正是这钟声,才是寒山寺有别于其它寺庙夜里敲鼓而大噪天下。从这一点上看,古语说的“晨钟暮鼓”,只适用于大多数寺庙,像寒山寺这样有个性的另类,是不守这种常规的。
来到寒山寺的山门,却是又一堵黄色照壁,照壁上三个大字“寒山寺”分外鲜明。照壁前,成群的游人争着留影,可见“寒山寺”三个字在人们的眼中,是多么崇高和神圣。
寒山寺里的庙宇僧房其实都不大,最有名的,是那个小亭子,里面挂了一口钟,据说,就是这口钟的半夜鸣响,让张继顿生旅途的怅惘。当游人们排着队,每人掏出五元钱去敲钟的时候,聆听的,却不是一个落魄书生赴京赶考时的落寞心情,而纯粹是一种现代人的游戏。
大雄宝殿也小得可怜,但里供奉着寒山拾得两位诗僧的塑像,形态动作滑稽可笑,诠释的也许是出家人的智慧和才气。细心翻阅史书我们会发现,有很多有才华的青年,因为不得志而走进空门,他们在青灯古佛旁抒发着怀才不遇的惆怅,也悟出了恬淡寡欲的出世哲学。寒山和尚有一首诗:“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正是这种心情的写照。
史料上说,寒山是个清苦和尚,拾得是个弃婴。两人同在国清寺出家,在庙里当厨僧,跟做饭的伙夫有些相似。但他们两个人以苦为乐,十分要好,因此,传说他们后来成仙,后人称他们为“和合二仙”。
后来,寒山和尚来到苏州一个小庙当住持,这小庙便以住持僧成名,改名叫做寒山寺了。
在唐代,寒山寺是苏州城西门外运河边上的一座荒寺,人烟稀少,也许正是这种荒凉,孤身远游的张继夜晚泊舟野寺之外,才领会出异国他乡的孤寂和乡愁。
从寒山寺里出来走出不远便是枫桥了,高高的拱桥,桥头是铁玲关,哪个年代留下的已不可考。
在桥的另一端,有一尊张继卧像,塑造得线条鲜明而简洁,表现的是一个上京赶考的举子,卧在船上吟诗的场景。在他身后的不远处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枫桥夜泊》全诗,笔法中规中矩,是明代书法家沈度的手笔。
看着张继的塑像,看着古老的枫桥,还有扼桥而立的铁玲关,我突感到,寒山寺是孤独的,张继是孤独的,我也是孤独的。
寒山寺的黄色围墙上,写着许多古人的诗,大多是与寒山寺有关。玩味着他们的诗句,你可以体会出,他们的心,也是孤独的。天涯孤旅,一种孤独的美油然而生,忘记了如织的游人,也忘记了滚滚红尘。
一首诗,能让人产生上千年的共鸣,这就是诗的魅力,也是诗人的人格魅力。
作者:山水不系舟让寒山寺大出其名的,不是因为庙里出了大德高僧,而是因为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的诗。《全唐诗》里,张继只存世四十余首,其中还混入了别人的作品。除了这首《枫桥夜泊》外,其他的诗真是平庸得不能再平庸了。而正是这首诗,被选
虎丘云严寺 苏州 1918(民国各地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虎丘大砖塔及幢塔 苏州 1918生公讲台及点头石 苏州 1918大塔及陀罗尼幢 苏州 1918大塔的细节 苏州 1918(民国各地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虎丘剑池 苏州 191
唐初贞观年间,有一名和尚名叫寒山,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里所提到的寒山寺,就是以寒山得名。寒山与寻常僧人不同,他做事不拘章法,行为放纵,隐居在寒岩幽窟之中,经常去附近的寺庙里讨斋,他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对寺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将苏州的寒山寺的声名远播,寒山寺因寒山子而得名,寒山寺竟不在寒山上。寒山是谁?寒山(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三十岁后隐
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唐朝的一个夜晚,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诗,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姑苏,姑苏就是苏州,苏州名胜古迹
[海峡网]一年一度的“苏州寒山寺聘和尚”又来了。寒山寺的工作人员再次重申:这又是谣言,别再传了。3月28日,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招聘中写道:“苏州寒山寺招聘和尚,实习生需做满两年,发放津贴,18000/月,转正后视能力而定,20000-50
公元756年秋天,夜深人静。苏州城外,吴淞江边,一艘木船静静地停泊在枫桥下。船舱,一名中年书生卧在床上,辗转难眠。这时候,远处的寒山寺里传来一阵钟声,中年书生听到后翻身而起,就着如豆的灯光,挥毫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喜欢张继那首《枫桥夜泊》,尤其: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画面感十足。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组照片,看一下诗里的寒山寺到底是什么样子。(本篇摄影/周游)就像诗里说的一样,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
寒山寺乃苏州城外著名禅院,从唐朝时期起,屡见名人在此题咏。其中尤以唐代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最为有名。苏州老照片寒山寺乃千年名刹,寺庙香火一直很旺盛,文人墨客和乡绅财主都喜欢来此祈神拜佛,以此长见识和增福气。然而很多人
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出版社】,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ID:jrtt
早餐,来一碗荠菜馅的苏州馄饨,再加一个手抓饼,味道鲜美,幸福感满满!苏州的公交车很方便,部分站台有电子显示屏,能清晰地了解班次到达情况,站台还有服务人员给予热情的咨询。发现个很好玩的线路名称,有1路,游1,夜1,好行1号线,是不同的线路,注
去往寒山寺的大街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和大部分的寺庙不一样,寒山寺的山门朝西,面对运河,据导游介绍,古代京杭大运河的航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不少人对寒山寺的印象。始建于南朝,唐代改名为寒山寺,民间也有枫桥寺的俗称,据说范成大、陆游都曾来过这里。寺里也一直有着关于主姻缘的和合二仙的传说,供奉的佛像便是寒山、拾得,也就是“和合二仙”。整座寒山寺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这座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她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以她千古沉淀的人文气息,强烈地吸引着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歌咏抒怀的篇章。一首诗,一座城。今天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著名诗词,一起讲述苏州的千古悠悠情:一、《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唐玄宗天宝九年(750),一个名叫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