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6-16 12:57:41 | 浏览:30
01景区概况
寒山寺在苏州城西阊门外5公里处的枫桥镇,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502-519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贞观年间(627-649年),传说当时的名僧寒山和拾得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内,寒山寺先后5次遭到火毁(一说是7次),最后一次重建是在清代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1982年,寒山寺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寺内主要建筑有山门殿、前院、大雄宝殿、藏经楼、碑廊、钟楼、弘法堂等,塔院和寒山别院为近年新建。
寒山寺面积并不大,只有1.6公顷,然而其名声却很大。其中缘由何在?当年诗人张继不经意间对旅愁的几句感怀,不仅为寒山寺大弘其名,也让他成为家喻户晓的诗人。当然,千百年来为寒山寺送来众多香客僧众的,除了张继的诗句外,寺前默默流淌的京杭大运河也是功不可没。自隋炀帝凿通大运河以来,这条沟通我国东部地区的南北交通大动脉迅速成为南北物流的主要干线,对南北方及沿岸各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起到了强劲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自古水运发达的苏州地区,更是深得其惠。寒山寺地处京杭大运河之畔的有利地理位置,这对它的声名远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另外,寒山、拾得两位高僧被世人传为文殊和普贤菩萨的转世化身,尤其是他们在被清雍正皇帝分别敕封为“和圣”和“合圣”之后,更是被世人广为敬奉为“和合三仙”。而事实上出于对“和合二仙”的敬奉前来寒山寺参拜礼佛的香客也不在少数。
寒山寺不仅全国闻名,在日本也非常有名。究其原因主要也是因为张继的这首诗。清末朴学大师俞樾在《新修寒山寺记》中就有“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的记述。直到今天还有很多日本人能面对寒山寺的诗碑脱口吟唱这首古诗。在日本的昭和时代,这首诗还被收录到小学汉文课本中。当然,寒山寺在日本变得如此家喻户晓还另有一个原因,这就是日本有一座寺庙叫作馆山寺,而馆山寺和寒山寺在日语中的发音竞然完全一样。所以对于熟知馆山寺的日本人来说,耳熟能详的寒山寺也就变得非常亲切了。
02各景点介绍
【照壁前】
照壁也叫“影壁”或者“萧墙”,古代一般建在官衙或大户人家的正门前或门内,既可形成视觉上的遮挡,避免风水学上的所谓“气冲”而起到辟邪的效果,在客观上也很好地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这里的照壁建在寒山寺山门与码头之间,正好起到为佛教庄严国土阻隔红尘喧嚣的作用,也为香客的虔诚参拜提供了很好的心理过渡空间。这块照壁是1954年修复寒山寺时,由时任苏州文管会主任的谢孝思先生提议建造的。
照壁上所嵌的“寒山寺”三个大字,是陶浚宣所题,周容所刻。
我们在照壁前可以看到一条河道从北向南流去。虽说河面不宽,但它却是京杭大运河的一部分。河对岸是大运河中的江心洲,叫江枫洲,现已建成江枫洲公园。以前,来寒山寺进香的香客多半是坐船走运河水路而来,因此为了方便香客,寒山寺就一改佛寺朝南的传统格局,将山门开在西面,面向运河。
在运河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座高高的石拱桥,那就是江村桥。各位眼前的这座江村桥不是唐代的遗物,而是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重建,同治六年(1867年)重修的。
【山门殿】
山门上方高悬“古寒山寺”匾额,为清末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所题。
山门殿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正中佛龛中供奉着大肚弥勒像,笑容可掬地迎接着八方来宾。在大肚弥勒佛的背后站着形象威武的韦驮菩萨。
山门殿两侧,分别供奉着四大天王的雕像,因其手中执有的法器分别是宝剑、琵琶、宝伞和赤索,因而传入我国时,被汉化成了能够保佑风调雨顺的中国古代虎将的形象。宝剑取其“锋”、琵琶取其“调”、宝伞取其“雨”、赤索取其“顺”等音和义而来。俗称四大金刚。
在山门殿的南侧院中建有枫江第一楼,是20世纪50年代从古城中移建过来的一处花篮楼,现为寒山寺接待贵宾的地方。与枫江第一楼南北相对的是位于山门殿北侧院中的霜钟阁,于1982年修复而成,现为寒山寺素斋馆。
【前院】
寒山寺寺内建筑以山门一大雄宝殿一藏经楼一普明宝塔为中轴布局,寺院分为前院、后院和塔院三个部分。前院正中的主体建筑是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大雄宝殿,两侧的配殿分别为罗汉堂和大悲殿。院中有一花坛,坛壁嵌有花岗石碑,上面刻有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手书的“妙利宗风”四个大字。寒山寺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这四个字点明了寒山寺的历史渊源。在花坛的另一侧坛壁上嵌有明代翰林学士姚希孟所题的“寒拾遗踪”四个大字,它点出了古寺与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一段因缘。
【罗汉堂】
罗汉堂内供奉着五百尊香樟木雕成的金身罗汉像,因此也被称为五百罗汉堂。这五百尊造型生动的罗汉像是清雍正年间的文物,于1958年从苏州隆庆寺移置于此。门楣匾额上的“罗汉堂”三字为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持茗山法师所题。
罗汉堂中央还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铜像。铜像高2.5米、重1.5吨,落成于1995年,是日本宗教画院和日本禅宗画家协会敬赠的。
与罗汉堂相对的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大悲殿。殿内供奉有三尊神态各异的观音菩萨像,因观音菩萨又被称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所以殿名称为大悲殿。
【大雄宝殿及露台】
位于寺院正中位置的建筑就是寒山寺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前设置了露台。露台中央有一个黑色宝鼎,上面写有“大化陶熔”四个大字。“大化”,原指自然对于人类的影响,所谓“天地教化”,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佛祖对众生的教化。“陶熔”,是陶冶、熔炼的意思。
在宝鼎后面左、右两侧,各有一花岗岩制成的石柱,叫露盘。据说是僧人在用斋前,专门用来盛放饮食以供奉游魂的。
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正中汉白玉须弥台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像。此像是1983年重塑,1984年8月开光的。佛像前左、右两侧分别侍立着阿难和迦叶两大弟子,其中年长的是迦叶,年轻的是阿难。
在大雄宝殿南、北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的十八尊铁铸镏金罗汉像,俗称“十八罗汉”,是1981年从山西五台山移来的。
在须弥台后面的墙上嵌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刻有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的画像。这是根据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罗聘所画的像刻成的。
寒山手指大地、拾得袒胸露乳,两人笑容可掬,潇洒自然。两位高僧于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分别被敕封为“和圣”和“合圣”。至今寒山、拾得仍作为祥和吉庆的象征受到人们的敬奉和喜爱。这幅石刻画像也是清代影响最大的二圣石刻画像。
寒山、拾得是唐代富有传奇色彩的两位高僧。寒山,也称寒山子,传说他是一个隐居在浙江天台寒岩的“疯狂之士”。他与国清寺中的拾得和尚十分友善。后来因为寺中的丰干和尚饶舌,说出他们是文殊、普贤菩萨的化身,于是两人便离开了国清寺,来到了苏州的寒山寺。民间根据丰干饶舌的故事,一直把寒山拾得奉为文殊、普贤的化身,造像供奉,顶礼膜拜。
在大雄宝殿后侧南墙上还嵌有一幅寒山子的石刻画像,那是根据光绪六年(1800年)郑文焯游览寒山寺时,在游船中用手指画的写意人物画像所刻成的。
此外,大雄宝殿后侧墙壁上还嵌有12方书条石。
在大雄宝殿后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匾额,上面有“心包太虚”四个字。意思是劝导人们要放开心胸,提高境界,皈依自己本来的明性。
【藏经楼】
我们现在看到的两层建筑就是寒山寺的藏经楼。二楼是寒山寺的藏经之处,匾额上的“藏经楼”三字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楼内所藏经书中,以清代刻印的《龙藏》最为珍贵。《龙藏》又称《乾隆版大藏经》,是清代唯一一部由官府刻印的汉文大藏经。从雍正十三年(1735年)开刻,到乾隆三年(1738年)完成,耗时4年。
藏经楼一楼正中供奉着寒山、拾得二圣塑像,因此被称为寒拾殿。寒山手执荷枝,拾得手捧净瓶,取意“和平”。两侧墙上嵌有27方书条石,刻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在寒山、拾得塑像后面墙上还嵌有石碑,上面刻有千手观音的画像。石刻像上方有“现千手眼”四个字,是乾隆年间的苏州状元石韫玉题写的。此碑原为苏州阊门外宝莲讲寺的旧物。
藏经楼的屋脊正中塑有《西游记》人物造型,因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主题与藏经楼非常吻合。
藏经楼前空地,是每年12月31日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时,苏州市市长向来宾致新年贺词的地方。
【钟楼】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座小巧轻盈的六角形重檐亭阁就是寒山寺著名的钟楼。一楼中央立有《重修寒山寺记》碑,由宣统年间江苏巡抚程德全撰文、周容刻石而成。二楼悬有一口黑色的大铁钟,钟下供奉着地藏王菩萨的坐像。这口钟由光绪年间的江苏巡抚陈夔龙督造,铸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
现在每年12月31日举办的寒山寺除夕听钟声活动使用的就是这口钟,它的钟声通过广播、电视和网络信号传遍全球。据说,人在一年中会有108种烦恼,而在年更岁末之际到佛寺去聆听108下除夕钟声,可清除一年的烦恼。
在钟楼外,还立有一块听钟石。上面的“听钟石”三字是寒山寺性空法师的真迹。
【弘法堂】
这里是寒山寺的弘法堂。堂内供奉着玄奘法师、鉴真大师和日本的空海法师像。为了表彰三位高僧为弘扬佛法所作出的贡献,特将此堂命名为弘法堂。
堂内正中供奉的是玄奘法师,也叫唐三藏或三藏法师。他也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在玄奘法师像左侧供奉的是唐代著名高僧鉴真大师的坐像。
与鉴真大师坐像相向而立的是日本空海法师的全身铜像。
【碑廊】
寒山寺的碑廊集中了很多历史名人的墨宝,陈列着自宋、明以来的历代名人碑刻十余方,堪称寒山寺的碑刻博物馆。红底匾额上的“碑廊”两个金色大字是性空法师的手笔。
在北墙上嵌有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手书的一副对联“三声马蹀阏氏血,五伐旗枭克汗头”。另有清代金石名家邓石如的隶书对联“处世劳尘事,传家宝旧书”。
西墙上嵌有明代苏州才子唐伯虎撰书的《姑苏寒山寺化钟疏》石碑。同在西墙上,还有一块明代文徵明所书的《枫桥夜泊》诗的残碑,虽已严重损毁,但“落”、“啼”等字仍依稀可见。
碑廊的南头嵌有现代画家刘海粟先生书写的《枫桥夜泊》诗碑。
除了墙上镶嵌的诗碑以外,碑廊中还有两块诗碑相向而立。靠北的一块是著名学者俞樾先生手书的《枫桥夜泊》诗碑。
与俞樾诗碑相对的是康有为的诗碑。这首诗是他在1920年来寒山寺时所题写的。“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风。勿使丰干又饶舌,化人再到不空空。”诗文描写了寒山寺的沧桑历史。
【塔院】
寒山寺塔院位于藏经楼后面,正式名称为普明塔院。入口处石碑上所刻“普明塔院”四个大字,为性空法师亲笔所书。
寒山寺旧称妙利普明塔院,可见当初宝塔名声之大。北宋节度使孙承佑也曾于寺中重建11层佛塔,可惜早在元末就毁掉了。在此后的600多年时间里,寒山寺一直无塔,所以造塔就成为寺僧的一大心愿。经过僧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在海内外佛门信士和友好团体的倾力支持下,1992年9月21日,寒山寺举行了隆重的重修唐塔奠基典礼。经过四年的紧张施工,一座42.2米高的五层仿唐楼阁式佛塔终于拔地而起,成为寒山古寺的新地标。1996年10月30日,寒山寺举行了盛大的宝塔竣工暨佛像开光仪式。
普明宝塔外观为砖木结构佛塔,内部则采用了先进的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建筑精致,造型优美。塔身四周共挂有108个风铃,塔内设木梯供游人登临远眺。镀金的铜塔刹重达12吨、高9.6米,在日光的照耀下,金光灿灿,熠熠生辉。
塔院回廊间排列着50余方新修复的名人碑刻,称为新寒山寺碑廊。塔院中还建有法堂,是高僧大德讲经说法的地方。
【寒山别院】
寒山别院位于寒山寺正南面。2008年12月底,这里竖起了一块巨型的《枫桥夜泊》诗碑,院中新建成的三层红木结构的梵音阁里悬挂上一口巨型铜钟。大碑、大钟和塔院中的普明宝塔正好坐落在同一条中轴线上,气势蔚为大观。
大碑位于中轴线的南端。采用山东嘉祥青石制成,总高为16.9米,碑宽6.5米,碑身厚1.5米,总重400吨,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诗碑。碑身正面刻有清代俞樾书写的《枫桥夜泊》诗,背面刻的是乾隆御笔《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音阁,外观三层,也被称为新寒山寺钟楼,位于中轴线的中点。南面大门上方所悬匾额上的“寒山寺钟楼”五个大字是性空法师的手书。而北面大门所悬匾额上的“寒山寺钟楼”则是由灵岩山寺方丈明学法师所题。梵音阁四周以汉白玉石栏环绕,庄重而典雅。楼内中央悬挂着新铸成的巨型铜钟。刻有“古寒山寺”字样的大钟由青铜铸成,重108吨,高8.6米,最大直径5.242米,钟上所铸铭文是7万余字的《大乘妙法莲华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佛钟。
寒山寺大钟大碑总投资近8000万元,历时6年终于竣工。目前大钟和大碑都已成功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大钟大碑的建成不仅为寒山寺增添了寺庙景观,传承了诗韵钟声,宣传了佛教文化,同时也彰显了苏州在新时代的城市个性,为我们建设“人间新天堂”开创了凸显城市特质的先河。
虎丘云严寺 苏州 1918(民国各地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虎丘大砖塔及幢塔 苏州 1918生公讲台及点头石 苏州 1918大塔及陀罗尼幢 苏州 1918大塔的细节 苏州 1918(民国各地老照片,尽在右上角关注!)虎丘剑池 苏州 191
唐初贞观年间,有一名和尚名叫寒山,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里所提到的寒山寺,就是以寒山得名。寒山与寻常僧人不同,他做事不拘章法,行为放纵,隐居在寒岩幽窟之中,经常去附近的寺庙里讨斋,他衣衫褴褛,不修边幅,对寺庙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将苏州的寒山寺的声名远播,寒山寺因寒山子而得名,寒山寺竟不在寒山上。寒山是谁?寒山(生卒年不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于官宦人家,三十岁后隐
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唐朝的一个夜晚,诗人有感而发,写下了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诗,让人们记住了一个地方,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位于姑苏,姑苏就是苏州,苏州名胜古迹
[海峡网]一年一度的“苏州寒山寺聘和尚”又来了。寒山寺的工作人员再次重申:这又是谣言,别再传了。3月28日,记者在朋友圈看到一则招聘中写道:“苏州寒山寺招聘和尚,实习生需做满两年,发放津贴,18000/月,转正后视能力而定,20000-50
公元756年秋天,夜深人静。苏州城外,吴淞江边,一艘木船静静地停泊在枫桥下。船舱,一名中年书生卧在床上,辗转难眠。这时候,远处的寒山寺里传来一阵钟声,中年书生听到后翻身而起,就着如豆的灯光,挥毫写了一首七言绝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
曾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都喜欢张继那首《枫桥夜泊》,尤其: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画面感十足。今天,我们就通过一组照片,看一下诗里的寒山寺到底是什么样子。(本篇摄影/周游)就像诗里说的一样,寒山寺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
寒山寺乃苏州城外著名禅院,从唐朝时期起,屡见名人在此题咏。其中尤以唐代诗人张继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最为有名。苏州老照片寒山寺乃千年名刹,寺庙香火一直很旺盛,文人墨客和乡绅财主都喜欢来此祈神拜佛,以此长见识和增福气。然而很多人
早餐,来一碗荠菜馅的苏州馄饨,再加一个手抓饼,味道鲜美,幸福感满满!苏州的公交车很方便,部分站台有电子显示屏,能清晰地了解班次到达情况,站台还有服务人员给予热情的咨询。发现个很好玩的线路名称,有1路,游1,夜1,好行1号线,是不同的线路,注
去往寒山寺的大街寒山寺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因唐代贞观年间,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 和大部分的寺庙不一样,寒山寺的山门朝西,面对运河,据导游介绍,古代京杭大运河的航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是不少人对寒山寺的印象。始建于南朝,唐代改名为寒山寺,民间也有枫桥寺的俗称,据说范成大、陆游都曾来过这里。寺里也一直有着关于主姻缘的和合二仙的传说,供奉的佛像便是寒山、拾得,也就是“和合二仙”。整座寒山寺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这座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她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以她千古沉淀的人文气息,强烈地吸引着历代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歌咏抒怀的篇章。一首诗,一座城。今天笔者精心选取了十二首著名诗词,一起讲述苏州的千古悠悠情:一、《
欢迎大家阅读“景德镇南河公安”头条号。如果您喜欢本头条号发布的文章,还可点击左上角关注我的头条号,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荐。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唐玄宗天宝九年(750),一个名叫张
文/快哉风 清代道光年间,苏州城发生了一起惨烈的全寺灭门案件:大名鼎鼎的寒山寺,一夜之间140多人全部丧命。 提起寒山寺,中国人非常熟悉,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童孺皆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
位于苏州市姑苏区的寒山寺,很多人都可能不会陌生,因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诗,使它名气大增。第一进牌坊已气势磅礴。寒山寺院不算很大,但钟楼特别宏伟,有高耸入云的感觉,游玩当天,下着毛毛小雨,钟楼灰濛濛的,增添了分神秘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