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22:12:27 | 浏览:547
寒山寺 原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名僧寒山曾在该寺居住,故改名为“寒山寺”,它原本是苏州城外一座无人问津的小庙,后因唐代诗人张继题的《枫桥夜泊》这首诗而闻名天下 。寒山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城西阊门外5公里外的枫桥镇,始建于六朝时期梁代天监年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上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内古迹很多,有张继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书碑文残片等,属于禅宗中的临济宗,是首批全国重点开放寺院之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属于国家级4A景区。
建筑特点 占地面积约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三千四百余平方米,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寺院布局并不追求左右均衡,照墙、山门基本是一线相承,后边大雄宝殿、藏经楼,也不在一条中轴线上,新建的普明塔院,则按南北向中轴线布局,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
主要景点 主要古建筑和参观景点有大雄宝殿、庑殿(偏殿)、藏经楼、碑廊、钟楼、枫江楼等,和其它古建筑一样,也曾历经过多次毁坏、重新修建,现存的建筑大多为清代所修建,原始建筑已保留甚少。
正殿 殿宇门桅上高悬“大雄宝殿”匾额,殿内庭柱上悬挂着赵朴初撰书的楹联:“千余年佛土庄严,姑苏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阎浮夜半海潮音”。用汉白玉雕琢砌筑的须弥座上安奉释迎牟尼佛金身佛像,两侧靠墙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间铸造、由佛教圣地五台山移置于此的十八尊精铁鎏金罗汉像。佛像背后与别处寺庙有所不同,供奉的不是海岛观音,而是唐代寒山、拾得石刻画像。正殿中比较有特色的是拾殿,此殿内屋脊上雕饰着唐僧师徒自西天取得真经而归的形象,殿中立着寒山、拾得二人塑像,塑像背后嵌于千手观音画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间苏州状元石韫玉的篆书“现千手眼”,殿内左右壁嵌多位书法名家之作,欣赏价值极高。
钟楼 被称为 “天下第一佛钟”的寒山寺钟楼,是仿唐式古铜钟钟楼,它位于藏经楼南侧,钟面上共刻有70094个字的铭文。
诗碑 是寒山寺中的一绝,上面镌刻着清末著名学者俞樾书写的唐代大诗人张继那首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藏经楼 藏经楼系原来收藏陈放经书处,为二层,楼屋顶有《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悟净的雕塑像,一楼内墙壁上嵌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经文(系禅宗)以及明代杰出书画家董其昌等人的书法碑刻。
花篮楼 1954年重新修整寒山寺时, 苏州市人民政府为了保护文物古迹,将苏州城内修仙巷内宋宅著名的 “花篮楼”移建于此。
游览寒山寺,拾级而上,登上顶端,寒山寺全景将尽收眼底,寺院、古松、楼阁、美丽传说、悠久历史等等将让你浮想联翩……
如果你喜欢旅行,一定要来一趟苏州。苏州是一个很治愈的地方,处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随处一看就是风景,一切显得那么的美好。姑苏城的浅冬,已被一片金黄包裹,光影斑驳间,总会让你想在这里等一场日落,来贩卖人间黄昏。在你打卡了园林之母拙政
春天临近夏天的这个时间点,非常适合外出踏青,特别是节日刚过,游客们都返程上班和读书的这段时间。不妨抽出三天的假期让我们在去一趟苏州,体验人间天堂的 美,今天给各位分享一篇苏州的三天两日游攻略,希望能让大家有一个愉快的旅程。一、线路篇苏州一般
春节十大人口迁出热门城市苏州第六,旅游热门城市南京苏州前十,热门景区夫子庙第七……百度地图联合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中国天气网、携程、百度百科刚刚发布的《2020年春运出行预测报告》显示,“反向春运”成团聚新方式。《报告》显示,全国热门人口
艺圃早晨七点半到达环秀山庄时,门口保安告诉我八点半才开门,只好转身向艺圃走去。十多分钟就到了艺圃,还好,艺圃七点半就开放了。花十元买了门票进去,进门经过一段小路,路两侧的墙面斑驳,贴墙而植蔷薇,枝蔓缠绕着和白色而斑驳的墙壁形成一幅幅画
新华社南京6月4日电 题:天人合一、咫尺乾坤:苏州园林的东方魅力新华社记者王敬中 罗震 张展鹏公元1276年,威尼斯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苏州,他震撼于自己眼前所见:水道如织、小桥流水、人人衣锦着缎,一派繁华气象。
苏州,素有“园林之城”的美誉,得益于唐宋以来山水画的审美成就,苏州古典园林在世界造园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在苏州现存的近200处园林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园林风格,其中始建于北宋庆历四年(1。
苏州地区自然条件比较优越,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有大量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萝,可供四季观赏。苏州当地大型园林的花木约在百种以上,中小型园林亦有二,三十种至六、七十种左右。苏州园林常用的花木种类,按观赏植物学分,大致分为以下八类
大家好,我是植物草虫,爱绿化爱养花,在城市绿化中,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有景观设计,植物设计,花镜设计,铺装设计,色彩搭配设计,植物与灯光搭配设计,给排水工程,植物移栽,植物养护,大树移栽技术,反季节植物移栽技术,古树名木保护,大树古树复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