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7 20:14:37 | 浏览:634
从小桥流水的苏州古城到海外他乡,60座苏州园林漂洋过海,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被散播到世界各地,散发出迷人的光彩。
30余年时间里,60座园林“出口”40个国家及地区。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符号和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展示、生根、被认可,为中国文化赢得世界认同作出了重要贡献。
30年,60座园林漂洋过海
日前,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收到了一封来自美国园林艺术“百老汇”——亨廷顿图书馆寄来的感谢信。信中,对方负责人盛赞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2006年援建的“中国园”已经成为当地最有影响的旅游景点,“每天游客摩肩接踵,不愧是一座伟大的建筑。”
早在1979年,苏州园林就开始了她走向世界的荣耀之旅。1978年,蜚声中外的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看中了苏州的网师园殿春簃,准备出资120万美元以它为蓝本“克隆”一座明式庭院——明轩。彼时,中美两国还未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经过党中央、国务院研究批准,苏州市承担了这项“开天辟地”的外事工程。
图为位于美国的明轩冷泉亭
78岁高龄的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退休总工程师张慰人回忆,接到任务不到一周之内就选调了三十位精通园林建筑的技术骨干和近百名工人师傅,在苏州北寺塔工地上建造了两座精美的“明轩”。完工后,由美方来苏逐一验收并派专人护运到纽约。“1979年10月,明轩构件从上海启运美国时,被封装成了整整一百九十三大箱。装运时,我们每个人都小心翼翼,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1980年1月,“明轩”工程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工。明轩蕴藏着中国“香山帮”匠人的智慧和苏派传统营造技艺的精髓。她占地400多平方米,偌大的园内移步换景、乾坤备至:厅堂、半堂、曲廊、峰石、水泉等布局精巧,倾倒了对中国园林艺术情由独钟的外国友人。明轩落户美国,使东方传统造园艺术有机会与西方艺术共处一馆,让世人有机会透过一扇门、一框窗,窥见东方艺术的精髓。
1980年6月18日,明轩正式对外开放。面对眼前如画卷一般的精美园林,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负责人阿斯特夫人发出赞叹:“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使我深为感动,这简直是奇迹。我衷心感谢他们为美国带来了这么好的中国园林建筑艺术。”
明轩成功“出口”纽约,不少国家、地区慕名而来,商洽园林进口事宜。自此,历史绵延2000多年的苏州古建筑似乎又重新焕发了生机。在此后的30余年时间里,有60座苏州园林先后落户40多个国家及地区,园林“出口”,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载体。它们都为中国文化赢得世界认同作出了不菲贡献。
图为位于爱尔兰的“爱苏园”
“我骄傲,我是园林人”
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退休总工程师张慰人至今仍清楚记得上世纪70年代援建“中国园林出口开山之作”——明轩时的盛景,“在美施工期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国务卿基辛格夫妇、美籍华人世界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等知名人士先后到博物馆施工现场观摩探访,对我国工匠师傅们的精湛技艺赞不绝口。美国各大主流媒体也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称一座园林打开了‘外交之门’。”
苏州园林传承人顾德明是一位“85后”,年轻的他已经至今已“转战”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参建了数个海外园林项目。他介绍,2013年9月,他随同事赴马耳他实施静园改扩建项目时,马耳他总统、总理亲自接见,“施工时,当地气温高达40多度,54名技术施工人员挥汗奋战,一直坚持到年底项目顺利完工,创造了‘24小时不间断造园’奇迹。”
在苏州园林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嵇存海看来,园林“出口”,不仅让海外友人见证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艺术魅力,也搭建了一座座国际友好交往的“金桥”,“它代表着不同文明的融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一次对外园林出口援建都是一项神圣的使命和任务。”
作为一位老“园林人”,嵇存海笑言建造海外园林是件“苦乐相伴的差事”,“每一个项目从前期接洽谈判,到立项、规划、审批、建造,没有二、三年时间下不来。而有的项目因为分期实施可能延续十余年时间。但不管什么项目,我们都认真对待,精心施工,把它当做精品来打造!”
在建造美国“兰苏园”过程中,中方施工人员遇到了很大的挑战。按照美方要求,假山、栏杆、鹅卵石建造必须要考虑到地震、飓风威胁等安全因素。在木结构的连接上,中国的传统做法是榫卯连接,而在美国则必须用螺栓或抱箍进行加固。经过中方技术人员们的刻苦攻关,一系列难题迎刃而解。工程验收时,波特兰市政府按美国建筑质量标准给“兰苏园”工程打出了100 分的高分。
“常驻文化大使”魅力不可低估
苏州园林“出口”,不仅让国际友人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中国民族文化和传统建筑艺术,它还形成了一个方兴未艾的全新产业。 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苏州一批仿古建筑企业迅速跟进崛起。这些地方的仿古建筑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把理山叠水的造园技法带给中外观众。 据统计,目前,苏州市仅登记注册的仿古建筑企业就有近百家,每年创造的产值超过150亿元。
充满人文情怀的古典园林,彰显着和谐之美、自然之美和层次之美,她让游客们在曲径通幽处领略到了移步换景的乐趣,获得深长的审美享受。海外园林,成了海外华人的精神家园和外国友人们的“东方伊甸园”。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苏州出口海外的60座园林每年约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30年来,已经有数亿人次游客走进这些园林,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了解东方造园艺术。
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委员副会长、《中外景观》杂志社主编朱仁民博士认为,海外苏州园林是展示中国艺术的重要窗口,也是一座不同文化人群沟通的桥梁。“苏州园林‘出口’,使更多的西方人士和海外华侨感受和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深邃与博大,她就是中国声音和魅力的绝佳代表,随着中国国力的强大,国际交流越来越多,苏州园林作为中国文化的综合展示体代表,在世界范围内展示、生根、被认可,她无愧于‘常驻文化大使’的称号。”(周青 胡永春)
苏州园林,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素有“园林之城”之称,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咫尺之内再造乾坤”,苏州园林,是东方文明造园艺术的典范。苏州园林之美▼沧浪亭沧浪亭原是五代时期吴越。
“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上面这段话,源自叶
中国江苏网讯 5月10日,第五批《苏州园林名录》编制征集工作启动,将通过实地调研、民间自主报名和推荐等方式,继续在全市发现挖掘符合入选标准的园林,力争将散落在各处的园林“遗珠”收录其中。自2015年至今,苏州对外公布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共
欢迎来到无尾象和猫的旅行探险事务所,请随我们一起去发现那些不为人知的小众旅行故事吧。苏州不仅是一座浪漫到极致的城市,也是我心目中唯一的江南城市,特别是它那精美的建筑园林、亭台楼榭,简直就是中国园林的艺术史,与只能看西湖的杭州不同,在这里有建。
最新蚂蚁庄园问题更新了,快去答题领取180克饲料喂小鸡了,需要的朋友们快来看看“苏州园林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是”答案是什么吧。苏州园林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是拙政园留园正确答案:拙政园答案解析:拙政园是。
印象中江南一带的百姓在生活方面相对讲究,历史上的大户人家喜欢购买土地建造私家园林,苏州、南京、无锡都是造园界的代表,苏州园林还被称为“天下园林的母本”。实际上地处西南的成都市在生活调性方面和苏州有某些相似之处,这方面从遍布城市不同角落的茶座。
在支付宝蚂蚁庄园每日一题中,2021年5月1日的问题是问苏州园林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是?问题:苏州园林中,被誉为“中国园林之母”的是?选项:拙政园、留园答
5月10日,第五批《苏州园林名录》编制征集工作启动,将通过实地调研、民间自主报名和推荐等方式,继续在全市发现挖掘符合入选标准的园林,力争将散落在各处的园林“遗珠”收录其中。自2015年至今,苏州对外公布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共收录108座园。
在当前特殊时期,中国园林博物馆“闭馆不闭展,服务不断线”,推出“园林线上课堂”,持续推广科普教育。为了让您宅在家里也可以欣赏美景,中国园林博物馆推出“园林线上课堂”·赏景专题。《园冶》中说:“廊者。看姹紫嫣红,观翠红参差,品园林之美。
中国和日本园林都以建筑,山水和植物这三个元素来造园。而在公元6世纪中叶,佛教传入日本后,以虚无为代表的日本僧侣逐渐悟出了枯山水之道。枯山水是日本本土的缩微式园林景观,多见于小巧、静谧、深邃的禅宗寺院。枯山水用石块象征山峦,用白沙象征湖海,用
大家好,我是植物草虫,爱绿化爱养花,在城市绿化中,我们要学的东西很多,有景观设计,植物设计,花镜设计,铺装设计,色彩搭配设计,植物与灯光搭配设计,给排水工程,植物移栽,植物养护,大树移栽技术,反季节植物移栽技术,古树名木保护,大树古树复壮技
提到苏州会想到什么?园林提到园林又会想到什么?拙政园、网师园、沧浪亭......苏州建城的2500多年来,一位位心怀天地的大人物,纷纷在苏州城内相地营宅辟园。单以数量计,怕是已有千处之多, 如今遗留下来的只是极少数。可是,近半个世纪以来,苏
苏州有座服务区被称作中国最美高速服务区,成了全国有名的网红打卡点,这就是阳澄湖服务区。阳澄湖服务区位于沪宁高速公路阳澄湖畔,东距上海市区60公里,西距苏州。远远望见,拱形圆门,白墙黛瓦,黑白灰色调大气时尚。
300多年前,沈朝初在《忆江南》里,这样描绘苏州的园林盛景。作为大名鼎鼎的“园林之城”,苏州的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叠石疏泉、亭台楼榭,花木繁盛、曲径通幽,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精华。“艺圃的鸡爪槭、网师园的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苏州园林,名义上属于苏州,实则由苏州代为保管。这些游人如织的苏州园林,属于天南海北的游客。唯独艺圃不同,它是苏州人的园林。苏州人的私享近些年得益于自媒体的宣传,艺圃名气大涨,成了园林